斜视矫正中医的方法是什么

2020-11-10 05:05:42

李强
李强 主任医师

擅长:激光美容,如净肤美白,年轻化除皱,祛斑、疤、痣及各种胎记,脱...

中医是怎么矫正斜视的呢?不管是进行那一种疾病的诊治,中医一直都是我们比较信赖的方式,那么中医关于斜视的矫正有没有什么妙招呢?其实中医也是才能进行斜视矫正的,那么关于具体的方式下面来进行介绍。

中医辨证诊治斜视

斜视患者多见两眼不能同期注视目标。属眼外肌的疾病,并会有眩晕、呕吐、步伐不稳等症状。多出于眼球地方不正或眼睛平衡紊乱所致。

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,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,依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地方分列称为内直肌、外直肌、上直肌、下直肌和上斜肌、下斜肌,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,就会引起斜视。

斜视的种类不少,包括内斜视,外斜视、上斜视及下斜视。斜视的病因复杂,当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,对病因不明者,尚无一日三餐妙招。中医学诊治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,同期配合内服药为辅的妙招进行调理诊治。

(一)取穴

主穴:正光1、正光2、风池。

配穴:据辨证分型取穴。

肝血不够型

眼斜,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,目干畏光、急躁头痛、口苦多梦,脉细稍弦或小数,苔薄白。

肝俞、胆俞、内关、百会。

脾气虚弱型

眼斜,视物不清,面色(白光)白,神倦纳少,头晕体瘦,时有便溏,脉细弱或缓,苔薄白。

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百会、内关、足三里。

肾虚型

眼斜,多自幼发病,屈光度较薄,视力较差,头晕发枯,面色欠华,常有遗尿,苔薄或净,舌质淡或尖红。

肾俞、肝俞、胆俞、大椎、腰椎两旁、内关。

调理巩固: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,视力未到达正常。

胸椎8~12,腰椎两旁,百会、大椎、肝俞、胆俞、脾俞、肾俞、中脘。

(二)治法

主穴每次均取。配穴据证型酌加。在具体选穴时,则分三阶段,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,先增进视力,配穴之内关必加;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底子上纠正斜视,则百会或肝俞、胆俞每次必加;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,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。

采纳普通肌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。如为电梅花针,则将特制的电梅 针针具接通晶体管诊治仪,用直流电,电压9伏,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,以病人耐受为度。

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.5~1.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,计20~50下。胸腰椎两旁,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。第1行距脊椎1厘米,第2行距脊椎2厘米,第3行距脊椎3~4厘米。如用普通肌肤针,叩打方式同上,力求用腕力弹刺,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,至部分产生鲜明潮红为度。

隔日1次,15次为一疗程。,停针半月后,继续下一疗程。患者在诊治时期坚持自我按摩两旁之正光1和正光2,每次50~100周,每天早晚2次。

体针加穴位贴敷

(一)取穴

主穴:四白、合谷、球后。

配穴:内斜肌麻痹:阳白透鱼腰、瞳子{1}透丝竹空;外斜肌麻痹:攒竹透睛明、四白透承泣。

(二)治法

主穴每次均取,四白、球后针患侧,合谷选任1侧,上下轮流。配穴据症而取。令患者取卧位(如患儿不合作,可由家属抱坐)。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,以引出触电感为佳,球后针深1.5寸,使眼眶酸胀感鲜明,合谷部分得气。透穴要求进针快,沿皮下送针须慢。均用平补平泻法,留针三十分钟,每隔10分钟,刮针柄半分钟。如为不合作小儿,可采取快速进针,轻度捻转不留针法,不予透刺。针后,可在配穴取1~2穴贴敷马钱子片,用胶布固定,酌情保留12~24小时。每天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,10次为一疗程,疗程间隔1周。

出于形成斜视的因素仍是比较复杂的,而中医主要是依据具体的因素来实施诊治的,所以诊治的结果特其他彻底一些,并且中医只要是采纳穴位诊治,没有副作用的现象产生,是比较安全的一种诊治方式。

59

友情链接

京ICP备2021018241号-2